102岁抗战老兵何绍从:不参军百姓就得遭殃


【解说】在云南省腾冲市砚湖社区的一棵大青树下,102岁抗战老兵何绍从常与邻居在此纳凉。年幼的曾孙攥着刚折好的纸飞机,扬手抛向天空,四代同堂的画面溢满暖意。屋内满墙的锦旗、军功章,皆是那段抗战岁月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Shopisub

【解说】何绍从出生于1923年,祖籍四川宜宾,是腾冲目前在世的两位抗战老兵之一。1941年,18岁的他参军,次年被编入第二十集团军所辖的运输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第一排。当时日军已侵占龙陵、腾冲,一路西进的攻势直至惠通桥被炸断才被迫停滞。面对紧迫的战局,何绍从随部队赴怒江前线,肩负起弹药输送的重要使命。

【同期】抗战老兵 何绍从

Wonton

在高黎贡山灰坡搬弹药,从山脚搬到山顶上,到下午些送上山顶,(单边)要走四个多钟头才到山顶,(因为没有车通行的路)走路了嘛。

【解说】1944年5月,腾冲反攻战的号角吹响,首战便直面怒江与高黎贡山的双重天险。

CPA

【同期】抗战老兵 何绍从

我们专门走(怒)江边运上(高黎贡山)去,本身这个小木船只能坐10多个人,我们这个排长叫一班人去,一班16个人,坐了十几号炮弹,十几个人,船上一边绑着个柱子,坐到船边上,厚衣裳沾着水,穿了身寒了,走不动了,装重了。连划船的20个人,差点一船人(牺牲)了。这个怒江水中间都是大石头,一冲一个涡轮旋转,(掉)下去怒江哪个都起不来。

【解说】怒江江水裹挟着巨石奔涌咆哮,高黎贡山千米悬崖常年裹着雨雾,空手都难于前行,且有日军居险把守。运输兵们冻死、累死、摔死,牺牲者不计其数,他们用血汗、用生命保障军需,前方部队才有了破阵杀敌的有力武器。

【同期】抗战老兵 何绍从

重机枪要250发子弹,轻机枪30发子弹,冲锋枪30发子弹,(前线)一天要用多少炮弹、子弹啊。

【解说】这些记忆,至今仍清晰地刻在何绍从的脑海里。经过数月浴血奋战,远征军攻克了高黎贡山阵地。何绍从又随部队先后参与了松山战役、到芒市追剿日军散兵、抢修公路等任务。

【解说】1944年,沦陷两年的腾冲终于光复,成为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光复的县城。

【同期】抗战老兵 何绍从

(1945年7月)李根源主持修筑的国殇墓园(落成),召集我们老兵,纪念滇西中国远征军抗战胜利。

【解说】抗战胜利后,何绍从留在腾冲,靠帮工和做小买卖维持生计,成为一名勤劳朴实的普通百姓。回想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何绍从告诉记者,他从不后悔上战场。

【同期】抗战老兵 何绍从

日本人把中国占了,人民本身就得把他赶出去,不赶出去的话,中国到处老百姓也遭殃啊。

【解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人士频频前来探望,何绍从家的客厅放满鲜花。虽然年过百岁,他仍尽力向外界讲述抗战故事,因为只有不断讲述,才能让后人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