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白塔寺顶的珍贵手书:普通市民写下亲眼所见日军暴行





Shopisub
Loading the player...

【同期】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副研究馆员 康蕾

六月二十九日,日军即占领北京。从此,战事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枪杀奸掠,无所不至……

Wonton

大家好,现在我所在的位置就是白塔寺的白塔脚下,在白塔的基座这里有一块碑,这里写道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在这一年对白塔进行了一次修缮,也就是在这次修缮中(出)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跟抗战历史相关的文物,罗德俊手书。

这件文物的发现者,一位文物专家吴梦麟先生曾经告诉过我们,在1976年因为唐山地震,这座白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1978年,文物工作者对白塔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在这次工程期间,有一天早上她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白塔上发现文物了,于是吴梦麟先生赶到现场,和其他另外两位文物工作者对白塔发现的文物进行了整理。在这批文物清理到后期的时候,在天盘的顶上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纸片,这个纸片长26厘米,宽18厘米,打开以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份记录了抗日战争历史的一张手书。

CPA

这份手书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比如说他记载道今年重修此塔,适值中日战争,六月二十九日,日军即占领北京。日军占领以后,在北平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比如说到处的轰炸造成了生灵涂炭,那么“兵民死难者,无计其数”。所以罗德俊先生在修缮的时候,当他站在塔顶,看到了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变得满目疮痍,于是他临时起意写了这个手书。那么他写手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这里最后有这么一句“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也就是说,他写这份手书,实际上是想保留这段历史,留给后人一个永久的纪念。

他最后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在1937年的十月初三日,这个时间正好跟我们刚才的那个碑文里1937年那次的修缮,从7月开始到12月竣工的时间相吻合。也就是说罗德俊肯定是在那次修缮期间,当他登到塔顶,看见了当时眼前的这番景象以后,写下了这份手书。为什么说他应该是临时起意的呢?因为我们从这个手书上的一些笔法上可以看到他有涂改,而且从前面略为工整,到后面略显潦草,也体现了他当时心情的一个变化。它体现了一个普通的人民,在国家到了危亡时刻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真挚的爱国情怀。

关于罗德俊真实的身份,其实后期文物工作者也进行了很多的调查,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关于他的身份的一个真实的信息。所以我们只能猜测罗德俊先生一定是参与了那次修缮的一个文物工作人员。但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写这份手书,并把它小心翼翼地藏在塔顶的缝隙里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份手书有没有机会重见天日。但巧合的是,就在10月1日咱们的国庆日的那一天,这份手书意外被文物工作者发现。让这份手书没有被历史永远掩埋,终于有一天能够被后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