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于天坛古建筑的日寇细菌部队:被掩盖的残忍历史





Shopisub
Loading the player...

【解说】正值盛夏,北京天坛公园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天坛公园神乐署历经六百余年历史沧桑,依然默默伫立。神乐署是专门演习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典礼乐舞的机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有过一段被掩盖的残忍历史。

【同期】天坛公园讲解员 梁梓昱

Wonton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的身后有一个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标志牌),这样的一个碑是怎么存在于我们这个天坛跟神乐署的?我们先把历史往前推,推到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来到北平之后,在这里进行一个细菌部队的一个建址。其实它的前身是中央防疫处,有大量的这个研制疫苗,然后包括一些关于生化的一些设施设备。日军来到天坛发现这儿有好多设施设备,那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在1937年到1945年这样的一个历史长河当中,这支部队当时是对外宣称叫做“北支甲1855部队”,它是一支日军的防疫给水部队。

【解说】虽对外宣称为“防疫给水部队”,但实际从事的却是细菌武器研究。“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标志牌写道,侵华日军在进行细菌试验的同时,还在中国战场进行细菌战,甚至在和平区放毒菌,残害无辜百姓。令人发指的是,日军为研制杀人细菌武器,竟用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

CPA

【同期】天坛公园讲解员 梁梓昱

相信提到细菌部队大家可能,熟知的像这个731部队比较熟知,据当时来说1855部队这个规模是继731部队之后第二个最大的侵华日军的一个细菌部队了。比如说像在天坛神乐署北边的我们的药检所,还有南边的原来的这个口腔医院,还有天坛医院,很大的一个范围之内都是他们1855部队进行一个侵占的这样的地方。其实当时这个1855部队有一个将领就在我们的天坛神乐署的后院,这旁边也会有很大的一个槐树,叫神乐槐。1855部队在天坛神乐署,设置了像宿舍、病房、工作室、小动物室等等这些,还有就是进行大量的这个细菌实验,研究出来了当时特别有名的霍乱,致使北平市内外发生了这样的一个疫情蔓延。还有什么,还有鼠疫,还有什么,就我们传统一些这个传染病,像痢疾、风寒这些。因为他这个当时就是直接拿人做实验,当时发生这个霍乱实验,它最早其实就是通过拿周边的居民来做实验,然后慢慢地传播开来的。

【解说】据资料记载,1855部队在华北1938年到1945年有记载的细菌战就有33次,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而这段历史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日军投降后,曾大规模毁灭罪证,甚至还在军名册上涂去这支部队的名称。

【同期】天坛公园讲解员 梁梓昱

当时其实这个1855部队是一种封闭状态,而且它基本上你看这些房屋,还有他们的这个人,没有穿得那种很明显,他们基本上是一种伪装的状态,不让人发现这个地方。那据我所了解,1855部队在撤离天坛神乐署的时候,它是经过三天三夜的这样的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才把他们当时研制的这些,不管是武器还是这些设施设备给它拉走或者消亡。同时1855部队还想把他们这支“北支甲第1855部队”的这支番号给它消亡,给它磨灭了,但是我们知道历史是不可能会被人遗忘的。

【解说】罪证不可能被完全毁灭。如今,两座醒目的标志牌,一组真实的历史照片,依然在神乐署内,向来往行人诉说着过往。

【同期】天坛公园讲解员 梁梓昱

经常我们会去讲天坛神乐署,如果按照当时的这个规格等级,现在来说是最高的礼乐学府,也就是皇家音乐学院,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有音乐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一段历史呢?大家听完之后这种感觉有种恍然大悟,后来有一种毛骨悚然。我会更感觉到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去了解这段历史,再把这段历史把它传播开来,其实就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王世博 王建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