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25岁”的香港艺人谭咏麟:成功需苦干

来源:中新社 我常挂在嘴边说,我永远25岁。我觉得25岁是一个很好的年龄。因为25岁大部分人都是刚刚已经念完书,出社会工作一段时间了,处事待人都会比较有经验,而且比较懂怎么样去应付事情,所以又年轻又有干劲。

【解说】每当谈及年龄,“永远25岁”是谭咏麟的一句口头禅。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这位驰骋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接受中新社专访,讲述自己半个多世纪来的奋斗之路。

【同期】香港艺人 谭咏麟

莫再因辛酸心创伤,不必费心力去找真相。世态纵未如意,亦必须直往,成功需苦干。愿抱稳宗旨咪谋望,不必怕失败引起不安,纵有困惑迷茫,亦必须自信,能找到方向。

【解说】这首《成功需苦干》是谭咏麟最钟爱的曲目,亦是他传奇人生的写照。1950年,谭咏麟出生在香港北角健康村,他的父亲谭江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足球健将。作为家中独子,谭咏麟并没有按父亲的期望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而是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大三那年,谭咏麟突染恶疾,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学业。病好后,谭咏麟开始在香港打工。他白天在文具店当营业员,夜晚则在酒吧兼职通宵驻唱。在驻唱过程中,谭咏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这帮年轻人组建一个乐队。1968年,一个名叫Loosers的乐队横空出世。

【同期】香港艺人 谭咏麟

因为当时候我常常去参加比赛,在暑假的时候,我一个暑假参加了八个乐队,其中一队就是他们。后来觉得他们最好玩,大家最投缘。我们去参加比赛的时候,本来去拿报名表格的。但是他们已经发光了。发光了之后,我们就走了。走了再发现地上有一张表格叫填了名字叫loosers(失败者),就是当时候的名字,我们是捡回来了。那个失败是捡回来,但是靠我们的努力就变成胜利。

【解说】好景不长,这支“失败者”乐队存活不到两年就解散了。但谭咏麟不甘心,1973年,他又邀请了钟镇涛和原班人马重新组成了一个名为“温拿乐队”的组合。温拿乐队,也称Wynners,翻译为“成功者”。五位魅力四射、敢闯敢试的年轻歌手也将经典港乐逐渐从香港红馆的舞台,带向中国内地、东南亚、日韩乃至全球市场。

【同期】香港艺人 谭咏麟

我们一推出第一张唱片,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变成全东南亚,比如说,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等的地区的变成榜首。然后我们去一些商场,跟歌迷见面。我们的发型,还有衣着,就变成一种潮流。他们来的人很多,来的年轻人都跟我们跟风。

【解说】1979年,谭咏麟单飞后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他的乐坛生涯自此一发不可收。1984年起连续四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1年在春晚舞台上的一曲《水中花》令无数观众为之倾倒;1996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再获金针奖,成为史上首位两获金针奖的殿堂歌手……截至2022年,谭咏麟发行的专辑超过130张,创作的词曲超过100首。他的音乐剔除了此前粤语流行歌的俚语,以更雅俗共赏的方式创造出细腻浪漫的词风和曲风,也重新定义了此后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

【同期】香港艺人 谭咏麟

有一阵子我常会改编一些歌的,我也去想想有没有可能用我们的精神放进歌里面,歌词里面,希望可以给年轻人,其他的年轻人朋友可以鼓励他们一下。然后叫他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这样。

【解说】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文化娱乐行业的重心开始往内地转移,香港流行音乐“北上”成为潮流,香港音乐人与内地音乐力量的合作与共生成为日常。港乐不再只属于香港,而是融入了拥有最广大华语受众的内地市场。

【同期】香港艺人 谭咏麟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入我们内地。然后,每几年我们可能再重新去那个地方,就已经认不出来了。慢慢慢慢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现在连三线的城市都非常发达了。文化交流本来是将两地的对文化的看法,还是对文化的那种传统感觉带出来,然后跟另外一方面,两边交流看看,变成了一加一变成三了。

【解说】日前,谭咏麟与张学友、刘德华等28位歌手受邀献唱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对于这位香港乐坛老将来说,回归25年来,他亲身参与和见证了香港与国家的发展,亦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同期】香港艺人 谭咏麟

我们之前有一首歌叫《前》。我觉得这首歌有玄机的。“前”代表很多,我一直往前,往前面看,然后往前冲,机会都在前面,都在大湾区里面。交通优势在,然后语言都能沟通。机会现在都放在眼前了,要是能够抓住,好好地发展。

(范思忆 梁源 罗芊芊 岳子岩 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