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军为何屡攻长沙?


【解说】蜿蜒十余公里的战壕遗迹中,曾发掘大量弹药枪支;肃立绿荫掩映的战时指挥所遗址前,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指挥作战的坚毅指令……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如今仍保留着众多抗战遗迹及纪念建筑,向后人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Shopisub

1939年至1944年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展开四次大规模会战,其中三次长沙会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近日,记者在当时长沙会战的核心阵地岳麓山走访抗战旧址,并专访了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姚江鸿。姚江鸿表示,抗战时期,长沙之所以成为日军屡次进攻的焦点,跟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战略态势紧密相关。

【同期】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姚江鸿

Wonton

以湖南和长沙为核心的中国抗战的第九战区,它集中了中国军队的大量主力部队,那么日军企图围歼我国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所以大概发动了这么几次长沙会战。第二个原因是(跟)湖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按照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的战略大概有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西进进攻重庆,那么第二个就是南下打通粤汉铁路,甚至去连接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无论是西进还是南下,它都必须经过湖南,要占领长沙。第三个原因是湖南它拥有当时中国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重要的粮食产区,还有兵员的补充基地,那么日本它为了企图去完成,彻底征服中国的这种野心,它也必须去占领湖南、占领长沙。

【解说】登上岳麓山脊,壕沟、炮台等战事遗迹仍清晰可辨。姚江鸿指出,与日军交战过程中,依托岳麓山地形优势,山上布置的炮兵阵地成了阻击日军的关键。三次长沙会战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以著名的“天炉战法”指挥作战,通过诱敌深入、集中围歼,共击毙击伤日军约10万人。

CPA

【现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姚江鸿

几次长沙会战,你看日军想进来它必须要经过几道防线,从北边进来的第一个是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以及浏阳河。因为岳麓山高将近300米,差不多算整个长沙市区之内比较高的山,在这里设(防御)工事跟炮台,日军只要一攻城,它就可以在我们的炮火火力的攻击范围之内。

【解说】姚江鸿介绍,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挫败了日军“以战迫降”的战略意图,还保住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中国持久抗战的底气,更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同期】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姚江鸿

当时几次长沙会战其实都爆发在二战的一个关键节点,像第一次是欧战爆发,第二次是苏德战争爆发,那么第三次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尤其是第三次会战,英美在军队败退的情况下,我们在国际上取得的这样一个胜利,可以说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反法西斯阵线的一个士气。比如说英国的《泰晤士报》,包括美国的《纽约时报》都对第三次长沙会战做了大量的报道,罗斯福总统还专门发来贺电,包括美国的陆军部的参谋长马歇尔等等,全部都发来贺电。

【解说】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姚江鸿表示,长沙会战的胜利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不仅关乎正确的战略决策、民族团结与抗争精神,更彰显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今后应继续加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与教育,让历史的回响在更多青年心中延续,告慰无数长眠于此的英魂。

傅煜 李盈 王淑怡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