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上的文化与乡愁 侨青把口罩做成文化名片

来源:中新社 【解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近日,华侨青年陈晨完成了承载着两岸乡愁的创意口罩,又开始投入其它文化元素口罩的创作中。

【同期】华侨青年 陈晨

我们第一批做的“老家河南”口罩,第一时间通过咱们官方的渠道送到了乌拉圭和柬埔寨之后反响非常好。会有很多活动(方)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再给他定制一些类似于文化之类的口罩,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和尝试。

【解说】河南长垣是中国知名“卫材之乡”,陈晨就出生在这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毕业于意大利美术名校的他,并未停下艺术创作步伐,用创意将中国文化、西方艺术交织在一枚小小的口罩上。

【解说】陈晨从小学习艺术,2011年时,他前往意大利读研深造油画专业,让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期】华侨青年 陈晨

刚到国外的时候,我们做很多艺术创作,导师其实不太支持我们去学习别人的东西,我们画出很多东西,有很多西方的影子。他就说你要找到你自己文化根性里面的一些东西。

【解说】两年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陈晨在意大利做的文化项目被搁置,他和妻子索性留在家乡帮父亲打理生意,但他并未停下艺术创作的步伐。从“老家河南”、“非遗女书”,到“两岸乡愁”、“君子文化”,他把文字、城市人文、非遗符号等结合在一起,无声地“白描”着中国传统文化。

【解说】陈晨介绍,“老家河南”系列口罩,设计融合了“宅兹中国”和“甲骨文”的文字图形。“宅兹中国”这一创意来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这一设计元素意在展示“中国”文字记载的源起。

【同期】华侨青年 陈晨

通过“甲骨文”来表达我们河南安阳是甲骨文之乡,“宅兹中国”讲述我们最早文字“中国”的一个体现、存在。

【解说】这些设计多出自陈晨的碎片时间。

【同期】华侨青年 陈晨

我出差去宁波,有6个多小时堵到那,然后我就在(房车)上,然后各种画各种排版。我设计了3款初稿,中国女书、两岸一家、还有包括君子文化一系列口罩。

【解说】旅居海外多年,让陈晨对乡愁的理解愈发深刻。艺术和乡愁,是陈晨和一位中国台湾涂鸦老人“彩虹爷爷”的共鸣。

【同期】华侨青年 陈晨

“彩虹爷爷”20多岁的时候都已经去了(中国台湾),(之后)一直没有回来,他因为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然后就把儿时对民俗的那种颜色涂满了整个村庄。(我)用图像的形式直接印到口罩(上)了,能把乡愁诠释的是最为真切一些。

【解说】陈晨介绍,在意大利时,每每看到中国功夫、太极、书法等传统文化,吸引很多外国人模仿、学习,这种文化感染力,让中西文化交流有了很多可能性。而后疫情时代,口罩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

【同期】华侨青年 陈晨

大家每个人都在戴口罩,然后我们就萌生出来了一些新想法,让我们的口罩去除了商品属性之外,我们想让它有一些文化的特征,让我们能够带上文化自信,然后能够讲述我们自己的一些故事,把它作为一个文化的名片亮出来。

【解说】目前,陈晨在文化创意口罩上已投入数十万元人民币。这些口罩,他并未投入市场销售,只向中外、两岸等文化交流活动捐赠。继文化系列口罩后,他还开启了中医药口罩的研发和城市地域文化口罩的创作。

记者 李超庆 阚力 河南长垣报道